好喜歡這篇文章😊按下列按鈕分享給朋友

中醫不是看症狀就能開藥 俏女巫的古中藥秘方
#密集線上課
#媽媽必看
最近助理跟一些粉絲,有反應希望能開一些簡單的應用型講座,或是不要3天那麼長的線上課,因為很多人沒辦法3天不帶小孩。
剛好我跟助理身邊都會遇到一些媽媽,上過很簡單的中醫課後,就開始運用了,也會在群裡跟其他媽媽說可以這樣用。
是這樣的,我不想開一天幾小時的課,就是因為當代太多錯誤的用藥方式。把中醫開方簡化到只有「症狀」,比如手腳冰冷、發燒、腹瀉就用「xxx」湯方。
我相信有短效,我很多臨床醫師學生以前都這樣開方,但是慢慢會發現,擋一時可以,時間拉長,問題沒有真正的好,有時也會引發別的問題出來。
真正的古經方在辨證用方時,是需要「症狀」+「八綱體質」,才能選方的。同樣腹瀉來說,體質可以是虛實寒熱,你以為手腳冰冷就是寒?不是喔,最重要分寒熱,要望診看腳紅潤度、口渴不渴、肛門有沒有灼熱感、脈的陰陽、腹診的虛實…(更何況腹瀉可以水道系統異常造成,所以醫聖也會用到利小便實大便這招)
單講口渴不渴對腹瀉來說,比手腳冷不冷更有參考價值。
如果只想把中醫簡單學,老實說,真的學不到核心,而且用來治標,很容易好了,但別的問題出現(比如腹瀉好了,熱天時人會潮熱汗多等,只是9成的人不覺得是因為自己治標藥的關係)。
我不想變成亂簡化中醫開方的人。如果你認為不是想學會開方,是想學些觀念,更覺得沒有講座的必要,因為我們直播可以來聊天發問,我們很多圖文也都有這些淺知識了。
也許對很多人來說,「xx=xx」不用思考用腦很簡單好上手,但,古經方的四診八綱,從來就不是那麼簡單的東西,教不好,只會更多人把錯誤的簡化法傳給更多人,然後更多的錯誤知識,我不想做這件事,所以我沒辦法開一天就教開方。
當然,我也不反對大家可以多聽聽,因為學習也是需要緣份。但請不要認為只要「症狀」對到就用藥,真的不是張仲景本意。
(相信臨床醫師比較有感覺,如果症狀就可以開藥,臨床就不會那麼多挫折,就不用再進修了)
我們很多的學生都是來學習後,發現自己以前學經方真的沒學到核心,就是八綱的部分,因為張仲景在用以外,除了漢方有悟出八綱的部分,後世都沒人真正了解,真的很可惜。
最後再舉一個我常說的例子,症狀頭暈,很多自學說要用真武湯,我都很好奇,為什麼是真武湯?苓桂朮甘呢?那請問你怎麼鑑別開這兩方?
他們同是水道系統異常的處方,同是主治頭暈,但是一個桂枝配伍,一個白芍配伍,一個主八綱的「表」,一個主八綱的「裡」。
開經方不用八綱的話,你怎麼分這兩個方?(更何況頭暈不只這兩個處方可以用,其他水道系統相關的處方,也可以出現頭暈,這麼多處方要怎麼選擇呢?沒有八綱就很難精確運用了)
所以最有趣的事是,上過密集線上課嫌3天太短太精彩(大部分醫師比較會這麼想),沒上過密集線上課嫌3天太長。(那是因為沒上過你沒上過不了解啊,尤其非醫師,真的不是一般健康講座聽完回去開心忌口就好的)
最後,也請不要把古中醫跟精油、糖球等相提並論,因為有聽到媽媽會說:「中醫處方就跟糖球精油一樣,症狀對到就能用。」,不是糖球精油不好,是他們真的不像古方中醫學考慮到體質的部分,有嚴謹的四診八綱多方複合式交叉確認的機制。每種方式有它的思路邏輯,分開看待即可。
各位有興趣想學的,勸大家還是認真撥時間學吧,真的難學沒天份沒時間的,找厲害的,合得來的醫師看診就好。
#我真心覺得要是我不喜歡經方知道這東西那麼難學我絕對努力找個好醫生固定看就好
#不要亂用到頭來常收到粉絲說用了燒更高怎麼辦
#也正因為古方著重八綱體質偏異的部分雖然很不好學但學會對症也可以在重症上起到起死回生的效果

好喜歡這篇文章😊按下列按鈕分享給朋友

2 thoughts on “中醫不是看症狀就能開藥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