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喜歡這篇文章😊按下列按鈕分享給朋友

流產從來不是媽媽的錯,中醫師讓你輕鬆好孕不是夢


點我找女巫

流產從來不是媽媽的錯,中醫師讓你輕鬆好孕不是夢

最近整理醫案,好多可以分享的喔😊她是一位廣東人,是我以前臨床的患者,主要陳述是想生第二胎,但問題是,她自從生完第一個兒子後,後面懷上的,都在前3個月流掉

來診時的當年,已懷二流二了
幾年來看各大中西醫仍留不住胎
後來經朋友推薦來到我這
抱著對古中醫一試的想法就來了

來診時沒懷孕,兩頰紅很明顯
人看來也亢奮,聲音大頭髮多
不是虛證體質的人

但確實,易流產的人常見是陰血不足生虛熱的
患者喜吃辣,所以出汗多排便也不好
(而且大陸很多的喜歡辣是真!的!很!辣!)
所以一開始想這些整體一起調
讓體質問題慢慢調回平衡

沒想到第二三次回診月經沒來
一開始以為自己處方開錯
檢查再檢查還是沒錯,才叫她去驗孕
發現懷孕了🤰!

患者原本不抱太大希望
因為才來調半個月就懷孕
我卻是嚇到了,因為體質還沒調到準備好

但事情都發生了,治法只好調整
檢查患者正氣足,天氣剛好汗不多
(汗多人會虛)
因有牙齦腫易面紅胃脹的問題
從排便守陰血的方向改成清血熱的方向

一般來說,清血實熱的藥
用多會耗損正氣,所以如果不急
從陰血固守跟排便處理好,就不會生血熱了
比較整體處理也沒副作用
(注意,清血熱有虛實之別,可這種比較急要治標時,才改為清血熱方向)

可是用前要再三檢查患者正氣可不可以承受
每個人副作用表現也不同
要先推測出可能副作用
預先跟患者溝通好
當出現可能副作用立即把治標藥拿掉
也要同時佐以鞏固體質的體質方
這樣就等於標本同治
效果會比只治本快
但又可以避免治標容易出現的副作用)
(副作用的推測,在下面進階部分講解)


前3個月孕期,其實我都一直在調整比例
尤其流產前兆症出現時
(腹重墜、腰酸、出血、排便不淨感)
通便藥跟清血熱藥要很小心
因為用太多人虛,胎會守不住
用太少,陰血分消化系統堵塞
胎也會守不住
這就很看醫師能力了

當然,大家也看到患者的留言圖(好久以前的留言😆)
最後是順利過了前3個月
通常後面就安全了
所以我後面還是以通利消化系統跟補虛為主
清血熱的治標藥就少用了

最後提醒一下
很多人或醫師對大黃有誤解
認為懷孕不能用
但我必須說,當真的會用時
懷孕怕流產反而不用更危險
只是問題不在大黃這個藥
而是醫師會不會用
因為我過往治過的不孕跟習慣性流產患者中
幾乎都會用到大黃
如果用大黃會流產
那只能說是沒搞懂原文真正用法跟劑量拿捏了
(但這真的複雜,古中醫的專業辨證用藥,我們線上課會再詳細說明)


好,如果你沒上過線上課
或對古中醫是初學者,以上基本觀念有了
自己在生活上多觀察自身反應即可
相信一定可以體悟出上述因果關係
也可以這邊按讚分享滑出
下面是比較進階的部分
希望尤其上過線上課的同學要看一下


—進階,如何推出副作用的各種表現?—

體質自療師認證課程的教材前面就有一個圖
講解了治標如何從A病變B病
比如我們提到水道系統異常
當患者表現在皮膚病時
治標針對皮膚病,常會變成皮膚好了(A病)
但胃停水胃口變差、小便頻急量少夜尿、水腫⋯(B病)卻變明顯

或是原本關節酸痛(A病桂枝表證)
治標會變成關節酸痛好了
心悸、烘熱、上衝、怕熱出汗、說話沒氣、胸悶⋯(B病,桂枝裡症)
這些B病症變明顯

以上兩種是常見的根本問題沒治好,只是標症不同

第一例,根本問題在水道系統異常
所以治根正治法是治水道
但治皮膚常用的清熱藥
變成水不往表走,水會向內向下
(水遇熱成汗、遇冷成小便出)
若層次往上提,會發現還是水道問題
但很多人沒注意,因為皮膚病很辛苦
整天抓癢流湯
胃停水頂多胃口差一點,不會怎樣
但那是人的主觀限制了辨證的客觀性

同理,第二例
根本病因在心力不足桂枝證
但關節酸痛比較不好受,治到好了但心悸烘熱明顯
很多人就認為是年紀大
卻不知道是根本問題沒好
只不過從表走到裡症而已
(其實表走到裡在古中醫的宏觀整體看都在同個層面的疾病,根本就是體質問題加重了)


以上是第一種副作用的變化
依陰陽表裡可以推論出可能的副作用

另一種是用藥的偏性
線上課都學了,比如清熱藥易腹瀉、解表劑易出汗、攻實藥⋯

大概可以想像正氣一虛
先虛就是太陽位
(原文說的很清楚,不然太陽病不會是第一階段的病,這裡不詳說)
所以桂枝症會變明顯(副作用加重)
更虛,就還是依六經過程在走
也就是太陽桂枝證加重,再到少陽症加重、再到陽明⋯

所以今天有一個人來,比如巫媽
原來喊手腳沒力出汗多
吃了某清熱藥想把汗減少
我就預先告訴她
「那你看看吧,心悸怕冷會加重、排便會更易拉」
這就是太陽到陽明的轉經加重

但為什麼太陽到陽明這麼多病症
要講這幾個呢?
1️⃣不好察覺的不用說
易喘上衝那種不是沒有,是不好觀察

2️⃣清了熱的桂枝證會表現在怕冷而發熱症減輕
也要結合巫媽本身就偏怕冷
加上天氣涼了,清熱藥會讓她怕冷更有感

3️⃣觀察患者最虛弱易發的症是什麼
線上課我們學了陰陽八綱跟六經後
很多同學會說
「老師,那其實每個人的根本問題都差不多嘛」

是的,醫聖在《傷寒論》把六經轉病加重的過程寫白了
每個人只要身體變差,都照這六經走
以亞健康最常見就是三陽併病
所以大家都在三陽病,根本治法一樣很正常
(這也是我不解的地方,很多人體質根本幾乎一樣,所以治根歸納出常用體質方很正常,除非治標,那處方會很多樣,但就會被不懂的人說是套方,我只能說,如果沒真搞懂六經跟陰陽是個定律這件事,那其實學學治標方就好了,古中醫的定律就是如此單調,可能不適合那些人)

但是!注意!
我是說根本成因一樣,並非表現病症一樣
很多人學古中醫人卡關,是因為邏輯不夠清晰
成因跟表現分不清楚

根本成因跟六經病是一樣的
表現病症卻每個人不同!!

那副作用最常見的推測就是
看患者表現哪個病症易發,它就最容易成為副作用

比如巫媽,她本就腹瀉傾向也非常怕冷
怕冷就是她太陽病中表現最明顯的地方
所以我會提怕冷
當她一用藥加重了太陽的心力不足
她的怕冷就會很明顯感受到
就會回來說我講得對
(醫師學生們,這副作用的推測學好,也可以增加患者信任度,巫媽不太聽我話,但每次都是被我講中後就回來說要喝藥)

再舉個例子
比如巫媽今天在朋友推薦下要吃溫補
那我就會說
「你小心晚上睡不好,牙齦腫或刷牙出血」
這部分也是依她太陽熱症比較明顯
且比較有感的地方推測出來

雖說依陰陽八綱是不變的定律
但表現可說是千變萬化
所以在用藥時
先搞清楚要治本的陰陽六經病
還是治標的(陰陽六經病所表現的)病症?

因為標症是根本的陰陽八綱及六經延伸而來
所以一般就是對症狀
這幾乎每個初學者都會這樣
(比如頭暈用真武湯,胃寒理中湯之類的)

但如果真要治到根本的陰陽八綱層面
便會發現根本變化很小(因為不是陰就是陽,不像病症千變萬化)
我覺得確實是當代醫家可以多加嘗試了解的部分


治陰陽八綱是根本不會有副作用,前題是辨證要對
不過這個線上課都把陰陽八綱講很清楚,體質方也是,希望同學多加複習

————————————

🔺古中醫體質自療師認證班線上課👉 詳情請點我

🔺上完就能吃對東西的食療課👉 詳情請點我

🔺俏女巫新書看這裡👉 購書連結

🔺爬文搜尋

❤️食療x養生line社群👉🏻https://bit.ly/3G4eFpC

❤️客製化個人養生諮詢👉🏻https://bit.ly/3MBjisV

//

本粉專以古中醫教學為主

專業的古方運用在課程中會詳細教學若有相關需求,請報名課程學習專業處方切勿自行投藥,以免加重病情的複雜度喔!
好喜歡這篇文章😊按下列按鈕分享給朋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