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喜歡這篇文章😊按下列按鈕分享給朋友

一變天就喉嚨卡癢、乾咳?兩成因解決就好啦!


點我找女巫

一變天就喉嚨卡癢、乾咳?兩成因解決就好啦

最近外出的人變多了,好幾次站在我旁邊的人同時乾咳,我跟大師說「現在都有戴口罩,乾咳的人變多應該是秋季到了吧!」

「對啊!而且不是說秋天比較乾,喉嚨就容易乾咳呢!」

「呃,是厚!身體太好我一年四季都沒症狀,完全忘了入秋易乾咳」
(好啦,本篇炫耀文😅)

「你是不是該寫一下乾咳的文啊,很多長輩是長期換季就咳,怎麼都治不好嗎?」

「不是治不好,這種發為慢性的問題,都是長久累積而來,看願不願意花時間治而已」

🔺環境外因—入秋就容易乾咳?

古中醫一向以治本為主
如同佛法,一切法門的根源向內求
所以有句話叫 #正氣存內_邪不可干
也就是說,秋屬燥性盛行之時
但如果你體質平和,還是不會發症狀
但若體質偏異,外在燥邪就能加重身體偏異
症狀就會表現得明顯了
所以也不能說是秋燥之邪造成乾咳
平時沒乾咳時,體質也偏異
只是外因一來,問題更為加重而已

這裡要注意一個古中醫及後世醫家的差別
多數後世中醫還是比較著重在邪
比如秋季要潤燥、要吃水梨、白木耳…
這是忽略體質偏異(本)的考量
可以參考

但古中醫比較重個人體質客製化處理
一切以 #治體質根本問題為主
不然就會像冬天聽大家都說進補
補了上火口燥渴⋯
這種就是體質不適合硬用的副作用了
我們古中醫還是回到自身體質根本問題分析(如下)

🔺體質內因—秋季乾咳兩大常見成因

喉嚨乾痛是傷到裡液的主要表現
裡液的損耗有兩種

1️⃣ 裡液從下流失

比如我過去一位患者年約65歲男性,居住美西
長年只要換季都易乾咳
有時嚴重會喉嚨痛,曾診斷為咽喉炎
白天起床易乾咳,晚上睡前也易咳
痰時有不多,都是白黃色
有時咳起來會想吐,也會咳到喘不過氣來
望診上看到面黃紅潤、唇乾舌乾
排便偏腹瀉傾向,易排不消化食物以為自己虛寒
但人又熱、時怕熱,手腳溫燙容易流汗
吃喉糖會好一些,但沒多久又會咳
好像喉糖吃多了咳得更重
冬夏常呼吸很喘,但檢查又沒多大問題

✔️分析

在美西出汗少、氣候乾燥
所以津液流失不是從上面流汗為主
患者腹瀉傾向,小便稍多
可見裡液從大小便出去比較多
以前說過,在古中醫原文中不斷提醒
疾病會隨津液水份流失越多,病會越加轉重
(👉古中醫不鼓勵出大汗 )

而且《傷寒論》有說傷津液水份時
首傷心臟力量(上陽分)
心臟力量因津液水份流失會更虛
上衝症更為加重
氣也跟著上衝時,就有了氣逆的症

所以不僅是因為裡液向下流失會喉嚨乾或痛
光喉嚨乾也不會咳嗽
還要加上傷液傷心臟
氣逆上衝才會咳嗽不斷

所以這位患者的治法
乾咳嚴重時,先治標用補裡液跟強心力的藥
不咳了,在3個月鞏固療效的部分
我換成針對腹瀉小便多的治療
也就是治本要把津液水份流失的通道調回正常
(很多人的治法是津液從下流失不管,一直補液,這樣只能治標,就像水壺漏水,當然要把漏水的地方補起來,而不是光一直倒水進去)

2️⃣消化系統堵塞生陽明熱而損耗裡液

這成因在香港台灣,更為常見
很多人的喉嚨乾咳,沒注意到是排便問題
我們用些喉糖或清熱中藥
常常開始都有不錯的效果
其實就是因為清熱藥也有通便之效
但畢竟沒直接處理到排便,所以根治總談不上

這時可以用線上課分享的腹診
檢查看肚子,如果有氣、水、宿便在大腸裡
那依線上課講的古中醫辨證用藥
(氣水、宿便用的藥不同,沒上過線上課別亂用喔!)
你會發現用排便更通暢,效果非常快又明顯

醫案有線上課的同學親身體驗過
可以看一下👉 這篇
這案是同學用體質方有點卡關
把通便的藥劑量調重
發現排便排得更乾淨
咳嗽也一起好轉了
所以治咳我很著重腹診

—進階,口乾口渴大不同!—

在古中醫的經典原文《傷寒雜病論》裡
其實咽乾是完全不一樣意思
不一樣代表在辨證上有很大的不同
需要區別的

我的方式是歸納原文
而不是看後世醫家怎麼說
(因為後世醫家說的,是他認為,不一定是寫原文的醫聖張仲景本意,但原文是醫聖寫的,用原文歸納的結果就會是醫聖本意,不然容易會像當今我們對古中醫原文一樣,有很多後人的曲解)

🔺渴的出現,多為傷表陽津

如陽明病的白虎湯
太陽病的五苓散
都會看到有大汗而渴的問題
所以渴的症,大多是傷表陽津而來
(也就是陽分的陰血津液)
很好理解,當我們出很大汗
口很渴想喝水,那個就是 #渴症了

🔺咽乾,多為傷裡陰液

大小柴胡湯的少陽病
咽乾痛的少陰病
甚至有時在陽明裡熱太盛時
都會看到咽乾的症(嚴重就是咽痛)
因為病是從表陽走到裡陰
而且疾病的轉經加重又以傷陰血為主
所以跑到少陽少陰或陽明厥陰時
就可以想像裡陰液越傷越多

而咽乾就是傷裡陰液很重要的表現

🔺渴與咽乾在辨證有什麼不同?

渴的話,我們是要補表津為主
檢查是不是有出汗太多
還是其他傷表津的可能
去針對表津的流失著手根治

咽乾的話,我們要檢查裡陰液從何流失
處理起來就不是治汗了
要針對裡液不守的方向了

當然,更深入還要了解到
咽乾常常不是主觀症狀而已
醫師在檢查時,望聞問切都有需注意之事
比如望診看在診間的喝水情形、唇乾程度
檢查陰血流失又是如何分屬表津還裡液(還有陰血)
這些深入的部份
我們在線上課中再仔細分析喔!

如果找醫師學生,盡可能渴跟口乾講清楚啦,雖然你不說他們也會檢查
大家身邊有人入秋就開始乾咳的嗎

————————————

🔺古中醫體質自療師認證班線上課👉 詳情請點我

🔺上完就能吃對東西的食療課👉 詳情請點我

🔺俏女巫新書看這裡👉 購書連結

🔺爬文搜尋

❤️食療x養生line社群👉🏻https://bit.ly/3G4eFpC

❤️客製化個人養生諮詢👉🏻https://bit.ly/3MBjisV

//

本粉專以古中醫教學為主

專業的古方運用在課程中會詳細教學若有相關需求,請報名課程學習專業處方切勿自行投藥,以免加重病情的複雜度喔!

#乾咳 #秋季 #古中醫 #裡液不守 #傷寒論 #津液 #喉嚨 #口燥渴 #咽乾 #陰血 #少陽病 #咽喉炎 #口乾

 

好喜歡這篇文章😊按下列按鈕分享給朋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