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完太陽又紅又起疹,把熱處理好,預防曬傷光過敏

昨天突然接到助理求救
「老師,曬傷有解嗎?曬太陽後皮膚又紅又癢又痛的,我現在是用蘆薈凝膠,是不是也可以用三黃膏?」
「其實外用來說,兩種都清熱,清熱都可以,記得,紅腫熱痛代表過熱,外用比較局部,大方向對到清熱為主就好。內服是影響整體,辨證用藥就要身體每個層面都顧及,要面面俱到了」
「那老師,我們一家人去海邊曬了一天太陽,就小朋友曬到皮膚紅癢痛,是不是體質也有關啊?因為有的人真的易曬傷,有的人就不會呢」
「體質也是有差啊,身體有過熱,再加陽光曬下來的熱,就更容易曬傷了,有些嚴重一點,會泛紅、腫痛、發癢,起小丘疹或小水泡,就是所謂(陽)光過敏了。」
「所以也是照以前教的,去找出體熱的成因嗎?」
「是的」
自我檢測,體質過熱的三種成因
一般亞健康的人,過熱的成因就三種

易曬傷或光過敏必有表熱


學生光過敏醫案分析
這裡分享一位有光過敏同學的治療心得
學生學習體療師課程後,依皮表的紅腫熱痛
辨證為有表熱
也就是桂枝表證的發熱症
於是用了有桂枝的處方
某天他來問
「我用了有桂枝的處方,不是應該表的發熱症減輕嗎?怎麼我用了一段時間,曬太陽還是紅腫癢痛呢?」
「你用藥後大便有沒有排乾淨的感覺?」
「還是沒有排乾淨呢」
「那要重新檢討這處方了,不是有桂枝處理到表層熱症就會好,排便屬陽明系統,消化系統的氣、水、宿便排不淨,最容易生熱,不然你忌口看看就會發現,忌口後排便變好,皮膚問題反而進步會比較明顯」
後來再兩星期
同學告訴我體質方還在重新辨證中
但光兩星期很忌口的情況下
排便有排淨感,曬太陽的紅腫癢都減輕
原本會起紅疹也只變成微腫而已
疹子也不發了
最後是找到體質方,調體質一段時間後
隔年發現曬到太陽也沒再過敏了
(這就是根治啊!)
所以同學們在處理這種皮膚疾病
不管異膚還皮膚炎
如果有太陽表熱又有陽明裡熱
光處理太陽,效果不佳
光處理陽明,皮膚問題會反覆難根治
(就是排便好,有效;排便不好,又沒效,拉長時間,很容易吃錯東西又發了)
所以檢查清楚是什麼熱
三種熱都有,三種熱病都要處理
才能達到完全根治的效果啊
——
進階|陽明病介紹——
發現很多本科的醫師學生
似乎對原文中的陽明病不是很清楚
今天想簡單介紹一下陽明病的幾個大方向
上陽分實熱

八綱:陰血虛(津液少)
表現為汗少
(只在頸部以上,鼻子或頭汗但身無汗)
身黃發黃
(可以發為西醫說的黃疸)
煩(陽明屬裡熱本就易有煩躁症狀)
常見配伍—梔子大黃配
(在中階及高階線上課會詳細說明)

八綱:陰血實(津液多)
表現為汗多、煩躁、渴
常見配伍—麻黃石膏配(麻膏劑有一系列處方,在高階線上會講解到)
下陰分實熱

代表方為豬苓湯

表現為下痢腹瀉或便秘傾向
(以上陽明類主藥僅簡單整理,體療師課程會有更詳細的整理圖表及專業說明)
特別要注意的是
很多人以為大黃是攻藥
這是錯誤的
攻藥比較偏攻實證的藥
枳實或括蔞實這類去實藥屬攻藥
攻實需要實證腹診才能用
大黃偏通藥,虛實都可以,辨證對就能用
所以大黃的腹診不需要實證腹診才可用
虛證腹診就可以用了
(消化系統堵水與氣偏虛證;堵有形宿便偏實證,而攻實的藥比較傷正氣,需要確認體質正氣足不足)
所以大黃辨證對
沒有一定要實證腹診也能用
甚至大黃煮的時間搞懂
可以從攻藥變鬆弛劑
就看你對《傷寒》原文夠不夠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