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喜歡這篇文章😊按下列按鈕分享給朋友
加入好友

【診間問答】醫師想了很久是沒把握治好嗎? 俏女巫的古中藥秘方

醫師把脈後,看著病歷沉思了一下

患者:醫生,我平時xx就心悸正常嗎?

醫師被打斷思考:嗯,不正常

醫師繼續沉思,患者又打斷:醫師,看你想那麼久,我的問題很嚴重嗎?

醫師:如果就你來看大便的問題來說,很簡單,我可以完全不用想,開個大黃當通便劑,讓你拉一拉就會好了。

但是沉思是在找有什麼根本問題,導致大便不好,也延伸出所有症狀,你可以不要再打斷我讓我好好想想嗎?

患者:對不起…

這種間診小故事在我臨床時每天上演,醫生只要思考時不講話,患者就很慌張,或是覺得醫師沒把握處理。

其實我只是習慣把病人的「所有症狀最後做個統整,找出根本原因」,最後我還要檢視看處方是不是能「全部症狀」都處理到…等等。

如果開治標藥,那根本不用想,大便不好加大黃,肚子脹加厚朴,水腫再點白朮茯苓…好,患者你可以回去了。

下次回診患者又會說,「醫師我水腫消點但汗出變多」,「醫師我吃大黃拉肚子,不吃又大不出來」…

其實最後還是要想想,為什麼用這些藥只能短效。所以我習慣是一次就週詳的把患者體內出現問題的「根本與延伸症狀」都想清楚,心裡把患者的問題與症狀做個整體的串連。

有點想玩魔術方塊,原本每一面都同色,是正常狀態,經過扭轉的「變化」後才會變成最後你看到的樣子。人體也是一樣,我們要從症狀,到望聞問切四診中,往回推體內哪個異常,很多的異常症狀又是上一個問題延伸下來,不是那麼簡單,要有很好的空間感,腦袋還要推理一下用藥後這個好了另一個問題如何也同時解決…等等。

所以,請不要再誤會醫師能力,有沒有能力要時間證明,患者要做的不是胡思亂想,是想辦法告訴醫師有用的資訊。

因為很多患者,都會一直重複告訴醫師自己在意的症狀,可是這一些症狀,很常會發現不是那麼重要(而且患者講一次就好我已經聽到也記在病歷上,可以把有限的時間做更好的利用,告訴我更多其他症狀嗎?),真正重要的資訊,往往是患者不在意的症狀,也因此,第一次的初診往往沒有辦法開出一個很完美的處方,所以很多時候,調整處方在前幾次的回診,變得很需要。(還需要患者回去觀察他覺得不重要但其實很重要的症狀,那都是要時間教育患者,最後才能調整到處方完全適合患者)

最後,如果你的醫師在思考,請不要打斷他,如果要發問,可以在醫師沒思考時發問。

我以前臨床會罵病人的話,就是我在思考的時候一直打斷我思考的患者。

你可以想像玩魔術方塊的時候,一直看著方塊六個面在思考的人,你打斷他,他中間的思路就容易忘記,然後每一次都要跟患者解釋完他的問題又重新思考,通常這樣打到我三次我就會發火了。

當患者也不要太白目,醫生絕對會讓你發問,我以前臨床還會畫圖解釋(就跟現在直播教各位是一樣的),絕對不會不讓患者問問題,但真的要選時間啊!

#現在沒看診後脾氣比較好

#對同學怎麼問問題都耐心回答

#以前患者真的有些明顯只講自己還會強迫醫師聽他的我真的幫不了什麼

#如果真的希望自己的身體好請務必放下你的主觀

#如果可以客觀討論事情我相信很多醫師都是非常友善也願意解釋清楚的

好喜歡這篇文章😊按下列按鈕分享給朋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