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喜歡這篇文章😊按下列按鈕分享給朋友

臉緊緊麻麻以為要回春了?原來是顏面神經失調或面癱前兆症!


臉緊緊麻麻以為要回春了?原來是顏面神經失調或面癱前兆症!

助理們很激動地討論上次在餐廳吃飯,對面那桌有個人越吃臉越奇怪很可怕,後來那桌的友人就叫119了,問我怎麼會這樣?

分享一個醫師學生的顏面神經失調醫案

患者35-40間,某天突然左臉變僵
面癱、抬頭紋法令紋都沒了
眼晴閉合不全,同時伴左肩頸緊繃
以前服過中藥有葛根、芍藥甘草湯⋯
初診時正在服用小建中湯
(提醒服藥要多注意 小建中湯副作用看這

醫師學生給兩星期藥後
左臉較有紋路、左肩頸緊繃改善
再一星期後,左臉麻痹全好
臉對稱、眼也可以閉了
後面再服一個多月藥鞏固療效後
患者就順利畢業了

來分析一下古中醫辨證要點:

🔺表虛(標配)

一般來說,表虛症會有
怕冷怕熱、汗多、怕風、
頭臉四肢關節或肌肉或皮表麻、酸、痛、無力、緊繃、脈浮、頭痛
以上符合的越多,表虛越明顯
面臉麻緊繃,本就屬表虛
所以面癱要用到桂枝相關的處方來處理表虛
這部分算治面癱臉中風或顏面神經的標配了


🔺消化系統陽明病(選配)

一般來說,臉的表現有緊繃感
可以參考《金匱》的痙病
緊繃(痙)怎麼來呢?
津液不足,陰血虛而來
水液不足有兩個可能
最常見是表虛的人出大汗,造成表的津液水份不足就會有緊繃感了
這種治法比較簡單
用桂枝湯系列讓表虛強起來
出汗很多的量減少後,臉就不會緊繃,表正氣強了就不虛不會臉麻⋯等等
(這系列處方很多,怎麼選出最佳處方在長期線上課再分享,請留意別自行選方,後果不堪設想)

另一種較少數
像這位患者是一例
他的汗並不多
這種就很可能表虛雖有(所以發在臉部)
但結合消化系統的陽明熱後
陽明熱也會消耗體內的津液水份
也可以導致緊繃或痙的表現
這種單用桂枝治表虛,效果不大
可能就會有所謂效果不好需要配合長期針灸的說法了
(這位患者只有前面針過3次,有的都隔超過一星期,我的意思是不用到一星期針好幾次,針個兩個月都沒好的那種)

其實像醫師學生辨證對的話
利用線上課分享的腹部檢查
可以檢查出消化系統有沒有堵塞
有的話,用藥同時處理表虛+消化系統
把整個體質的偏異都準確拉回平衡
就會發現,不用頻繁針灸也可以很快好


—進階,後世治法與古中醫的差別——


在後世中醫跟古中醫裡
面癱面僵麻相關的病
辨證上就有很大的出入

古中醫辨表裡,頭臉就是表虛症

表虛症,是《傷寒論》中的太陽病
後人也知道,表會虛,是風邪為主
沒錯!但治邪治正邏輯要正確
中醫是以正氣內存,邪不可干為大原則
所以治正氣才是中醫的核心
(治邪比較偏西醫,治病毒的概念)

而以正氣虛的位置在臉部來說
臉屬頭面四肢,是表陽的範圍
加強表陽以行表陽正氣恢復
面癱中風面僵麻⋯等表虛症狀好轉
那是陰陽平衡下自然而然之事了

 
後世中醫辨為風邪,以驅風治裡為主

後世對面癱面僵,大多辨為風邪
用藥驅風,有點偏離治正氣的概念
而在正氣的治法辨證上
因後世醫家把風邪與肝連結
導致在辨證上反以治裡陰為主
(但本該治表陽啊)
血虛生風的補陰血(裡)
熱極生風的清熱(裡)
肝陽化風的治肝陽(裡)

這樣的辨證下,如果剛好遇上上面那位患者
表虛+陽明熱時
清熱治肝陽,處理到陽明會有不錯的效果
雖然補血也能讓表虛好一些
但因為是治到裡陰血而讓表虛無法根治
表的缺口總是沒處理到
這時就得用起針灸
去補充不足之處了

而為什麼後世會有這樣的解讀
因為張錫純說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而引起肝風內動
(治肝風的詳細分析在這篇的下面進階分析中

這就是為什麼我只依循醫聖張仲景或更上古時的醫書為依據
中醫發展到這,有很多偏離上古中醫原本的概念
也可以說後世中醫跟古中醫已經是兩種不同的體系

如果你問我為什麼堅持推廣古中醫之路
我只能說
如果你是個邏輯清晰的人
了解完醫聖的陰陽邏輯
只會說一句不可思議

等一下,不要誤解喔!
我不是說面癱臉僵緊不針灸比較好,我是說內科辨證夠強,單用藥也可以好,當然加上針灸更快嘍
再次提醒以上是簡單分析而已,沒上過線上課的同學,請找醫師學生處理別自行用藥喔!

好喜歡這篇文章😊按下列按鈕分享給朋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