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喜歡這篇文章😊按下列按鈕分享給朋友
皰疹性齒齦口腔炎vs.腸病毒,談異病同治 俏女巫的古中藥秘方

這個皰疹性齒齦口腔炎,跟腸病毒的症狀幾乎一樣:口臭,口咽糜爛長瘡,發燒,食不下(胃口差)…在西醫兩種病名就會依病名兩種治法,中醫跟西醫最不同的,就是不依(西醫的)病名。

 

中醫著重在「症狀」(當然還有八綱體質)上,所以看似兩種不同的病名,應該兩種治法,可是中醫來看,症狀一樣,體質也一樣的時候,會用同個處方處理,這個叫做異病同治。

 

當然,治法來說可以搜部落格以前寫過很多腸病毒辨症文章,而依新聞內文看,最有趣應該是「口咽糜爛、食不下、發燒」這幾個症,如果孩子屬熱體質(夏天較易汗,吃過東西後手都會熱到燙,怕熱不怕冷),再加上大便一天以上一次(為什麼提大便?因為小孩這種發燒伴大便秘結最常見),可考慮小柴胡合三黃,非熱體質,可考慮小柴胡加芍(但多以下痢為主,熱症不明顯),小孩不管是西醫什麼病名,基本上依經驗來說,先看大便最重要(不信各位醫師臨床試試看)。

 

當然,以上直接跳過辨症細節,因為細節太多,線上課才能更詳細說明。

 

所以兒科來說,其實好不好治看症狀陳述得好不好,有的不太會表達的確困難度加重,這時需要就是經驗了。(講難聽就是用經驗去猜了,不想醫師猜的話,父母就醫前想辦法觀察清楚小孩狀況,不然你只要說錯什麼就會開錯藥了,比如之前說的,發燒有沒有出汗,現在媽媽沒有「看到大汗」都說沒汗,然後醫師就開麻桂劑了,開錯是誰的錯?昨為父母請多加注意啊!)

 

PS: 最近發現Z寶有桂枝症,在這之前是東京回來後,開始有痰跟皮膚乾,人發熱怕熱給清熱藥不行,手腳涼給溫熱藥也不行,仔細觀察才發現是桂枝證!一歲多的孩子不會表達四肢酸疼或心悸,開藥就要仔細觀察了。小孩真是來磨我兒科來造福人群,現在知道小孩桂枝證望診長怎樣了~

好喜歡這篇文章😊按下列按鈕分享給朋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