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喜歡這篇文章😊按下列按鈕分享給朋友
最近在寫講義,有種很特別的感覺。
當我寫得差不多時,我重新從前面開路順下來,覺得內容似曾相識,跟我以前看某些醫書的感覺很像,但明明我沒有照抄,就是順自己的邏輯寫,於是激起了當年看這些書的感覺
說真的,這感覺很微妙,因為當年沒臨床時,看了的感覺是「沒感覺的」,這個沒感覺跟現在是相對而言,當年也沒看不懂,但現在有種說不出的了解。
就像一個認識很久,很深交的朋友一樣,回去看當年你剛認識他的樣子,外表是一樣的,當時看到對方跟現正看到對方比起來,你現在可以說出對方很多事情,甚至猜測他在想什麼,會做什麼樣的行為一樣。
講得更明白,現在對傷寒金匱的處方,常常多了一種言語說不上,無法形容的了解,這感覺很微妙,很想用交字表達,但又有種一言難盡的感覺。
我想做的,不是只教條辨,因為條辨的理解,其實說不上對處方真正的了解;換個方式說,其實我沒有特別研究條文,因為我不愛搞學術,但很神奇的,臨床到現正回去看條文,覺得怎麼那麼簡單?
用前面朋友的比喻,有點像你剛認識這個人時,別人跟你約略介紹了他是個怎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特色與個性,但當你以現在跟他很熟後,聽別人同樣的描述,你會覺得根本不用思考就知道他就是這樣的人,還可以對這個人的描述補上兩句是一樣的。
所以說傷寒金匱是我的好朋友真是不為過。但是真正要深入了解,還真是要自己臨床去認識它,光聽別人說,用條文去理解的方式,是無法有那種很深入的感覺的,也就無法真正了解了。
未來一定會安排加入例子討論,或是一起會診來貼近臨床,我想這樣才是最實際的。
(不過第一階段講義準備剛開始可能等基礎教完才能安排臨床訓實務分享,不然連個桂枝湯是什麼都不知道也無法解說臨床了)
傷寒金匱就像我的知心好友一樣 俏女巫的古中藥秘方
讀者迴響:
簡明華 您的這种感觉,能理解。1996年,曾到補習班上過检考的課,直觉就是应付考试。迄今,偶而外感或胃不舒服,自己去抓付药,幾乎能一剂知的搞定它。臨床实用,确实很重要。现看“伤寒论慢慢教”,又是另有所感,没像以前上课般的生涩。
俏女巫的草藥秘方 看書這東西是啊,同一本醫書看第一次跟第二次差很多,每一次都感覺不同,可能又因爲有臨床,多了種很熟悉的感覺
好喜歡這篇文章😊按下列按鈕分享給朋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