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喜歡這篇文章😊按下列按鈕分享給朋友
腹診比脈診更重要嗎?

有粉絲問
「我們找醫師都在討論哪個醫師會把脈,可是我看老師的文一直在講腹診,難道原文沒要求把脈嗎?」

首先,原文脈的要求很多
甚至比腹診多(因為腹診只限於半表裡及裡證的部分可檢查,脈從表到裡都可以檢查)

但為什麼我都在講腹診不講脈?
#因為脈診太主觀不好學習
#因為脈診太主觀不好學習
#因為脈診太主觀不好學習

曾經一位來台灣參加線上課的香港醫師說
「我沒想到古中醫能這麼邏輯有系統的學習,以前跟了一年多xx醫師學脈,他在香港很有名(這時另一位香港同學說:我看過他,很有名!),他以脈為主,但我跟了一年多,很多時候老師把到的脈跟我想的還是不一樣」

我轉頭問那位說看過的同學
「那你看過診,效果如何?」

「⋯說真的,一般般」

中醫最大的障礙就在這
🔺脈診是太主觀,醫師學不好診斷就差

上過腹診的同學,腹診會主觀嗎?
壓下去,是緊就緊,是軟就軟
是鼓音,你跟我聽到都是鼓音
不會有人說鼓有人說不鼓
壓痛感,看病人表情就知道
那是客觀騙不了人,而且很具體
輸尿管酸,就是水道系統
壓大腸有氣,就是消化系統
子宮就在肚臍下,壓了直接反應婦科問題
你跟我壓的子宮位置不會不一樣

所以脈診重要
但以客觀好學習程度來說
#腹診是非常適合初學者
除非你臨床多年有經驗已經有一套很有效的脈診法
不然我會建議先學好腹診,再配合脈診去交叉驗證
診斷的效果就能到100%了
(以前我臨床時每個患者最後都會把脈,因為光望診腹診就已經確定方向了,脈診會再看看跟我判斷的有沒有一致,當然如果你脈診很好,可以反過來先用脈,再望腹診交叉驗證,但我不建議只把脈,因為沒有交叉複合驗證的過程,可能很難談到100%準確)

另一個把脈的迷思是
🔺把脈屬診斷,跟療效是兩回事

大家別看我很了解原文
但我絕對不是理論派
理論對臨床療效來說
真的是基本功,基礎而已
#講再多說有多會腹診把脈都是其次
#臨床療效好整體改善沒副作用才是王道
(所以為什麼我會問同學療效如何?我初學中醫時,也接觸很多派別,派別那麼多怎麼選?我只問療效,療效好再考慮學習與否)

#有多少人是因為醫師把脈能講出你很多問題覺得厲害就不斷回診?
(至少我有遇過幾位這種朋友,一樣我只問療效,說失眠治一年的,我就連問哪一派的脈學也懶得問了)

#把診是望聞問切四診之一
#四診的目的是搞清楚體質問題在哪
但如果對原文處方正確用法不了解
選擇解決的處方用錯了,效果就不佳了
(常看文應該有發現我常寫進階處方的用法吧,前陣子的麻子仁丸跟炙甘草湯都是常誤解而出現副作用的處方,當然還有更多,要學會醫聖的原文原意,線上課見吧)

所以不管你是患者想找好的醫師
還是本科或自學同學想加強醫術
先有以上基本觀念,觀念正確
再談哪種方式適合自己吧
(不排除有天賦異稟天生會把脈也很會用原文處方啦,但我見識不多,目前沒見過這種人😂)

#如果跟我一樣是麻瓜不是通靈系還是線上課先扎扎實實學陰陽邏輯客觀的辨證學好再配合脈學吧
#現在要找會詳細腹診同時會摸脈療效又要好大概就我們的醫師學生了
#你在意療效就自然會找到療效好的醫師你在意醫師多會算病_就會找到算病的醫師
#大家就醫又在意什麼呢?

好喜歡這篇文章😊按下列按鈕分享給朋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