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喜歡這篇文章😊按下列按鈕分享給朋友

[看診前不得不知的幾件事—手腳涼)]寶寶篇 俏女巫的古中藥秘方
很多家長帶小朋友來看診時,被問及「手腳是否冷(涼)嗎?」,很輕易就會說「是啊,手腳冷(涼)啊!」
不管手腳冷、冰、涼,事實上,真的冷嗎?因為臨床上太多家長跟醫師太輕易說「冷」,導致醫師也容易用錯溫陽藥,開錯處方去處理,效果當然不好,這不能怪醫師,醫師是依照病人陳述症狀判斷,誤判也是因為資訊錯誤了。
我想在定義「手腳涼」這事,首先要排除幾件事:
1. 寶寶吃飽嗎?最常見是肚子脹,少量多餐的寶寶。因為吃一點就脹,所以每次吃到東西的熱量也少,小朋友活動力多,消耗也快,所以很多時候手腳涼,是因為剛才吃很少,現在活動一下熱量不夠了,所以手腳涼了。試想,大人餓肚子時,不是也會手腳變涼嗎?(男性熱性體質可能不會,但一般人都會)這時候是提示要給孩子吃東西,如果吃了手腳會回溫,這不是手腳冰冷,是餓了。如果今天知道吃了會回溫,但是不願吃怎麼辦?那你要知道,根本問題在肚子脹而造成手腳容易冰冷,應該處理肚子脹吃不下的問題,胃口改善了,是不是能正常吃?能正常吃,是不是就手腳會溫了。相反,如果家長一昧在意手腳冰冷,看診時也跟醫師一再強調手腳冷,卻忽略其他十問,絕對會讓醫師誤以為虛寒而用溫陽藥,效果當然就不好了。
2. 清晨5點開始手腳涼。一樣起床後先給吃的看看會不會回溫,正常當然是要手溫,但如果前一晚的晚餐吃得不多,的確很有可能在快起床時手腳偏涼,夏天可能比較少這種問題,冬天會比較常見,所以請務必排除是否因為前一晚熱量吸引太少。
3. 出手腳汗後手腳涼。即使是實熱體質的人,只要該部位有出汗,汗再加上外在環境溫度,會使得出汗部位變涼,所以當發現小朋友手腳涼,請先排除是否因為出汗而造成。
真正的手腳冷(涼)定義:
應該要觀察好一陣子,發現小孩「穿得比大人還要多」手才會回溫。
正常小孩陽氣足,會比大人稍不怕冷一點,也就是夏天比大人熱,冬天比大人不怕冷,如果排除了上述幾個事項,又符合這個定義的話,那就可以大膽的跟醫師說小孩手腳偏冰涼了。
臨床經驗上來看,小孩脾胃有問題的較常見(3歲以下更明顯,跟咀嚼時間短,脾胃功能亦未成熟有關),手腳冷而需要溫陽藥真的不多,反而為了手腳溫用溫陽藥後,常見皮膚過敏加重的(通常剛開始好,後面不好)、胃口大便變差,大便一差,腳沒力的就變發育遲緩,有的像Z就是大便不好腳會乾長濕疹…一般來說用陽藥,大多剛開始會有效,後面就沒效甚至十問的其他問題加重都有。
所以再次強調,三歲以下不會表達的小孩,吃藥反應也很大,建議觀察很清楚,如果小朋友有習慣的動作,亦要觀察及思考是什麼原因,小朋友每個表現都有其原因,只是不會表達而已,作為家長請冷靜的靜心觀察,絕對對醫師的處方有很大的幫助的。

好喜歡這篇文章😊按下列按鈕分享給朋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